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圣人
之言专挟邪说罔上听不宜在经筵上乃谓辅臣曰人
臣虽有才学若过为巧伪终涉形迹遂罢绌瑀而命著
作佐郎 崇文院检讨赵师民
(第 14b 页)
崇政殿说书师民
临淄
人也八岁丧父哀恸如成人九岁能属文家贫借书读
已辄还人怪其速叩问皆已成诵举进士时曹玮李迪 …… (第 14b 页)
在青州闻 师民
名遣人敦请乃见就试礼部四方士环
观通衢中刘筠知举独置坐席于都堂前诸生皆阁笔
从之天圣末考中一等或曰 (第 15a 页)
师民
乃青州大姓麻氏甥
麻氏坐豪侈踰制贼杀亲属诛 (第 15a 页)
师民
不可以先多士遂
降等及第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王簿 (第 15a 页)
师民
学问精
博奭自以为不及夏竦尤所奇重称为盛德君子论其
文行乞回两子恩授以京秩除齐州推官青州教授更
天平 …… (第 15a 页)
臣庞籍韩𤦺明镐列荐为国子监直讲兼润冀二王宫
教授改著作佐郎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检讨林瑀既
师民
遂代其任(实录载林瑀事不详取司马光记闻/及朔历魏泰东轩录并王安石王圭)
(所作贾昌朝墓志神道碑增修 (第 15b 页)
赵师/民
事记闻又与正传别今从正传) 诏陜西转运司
自今无得差知县出外仍遣大理寺丞安保衡等五人
往本司以备差 (第 15b 页)
主曩霄初遣索札密卜伊则张文显来贺乾元节自
是岁以为常
壬辰迩英阁讲诗小旻篇曰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帝
赵师民
曰以水谕政其有指哉对曰水性顺故通通
则清逆故壅壅则败喻用贤则王政通而世清用邪则
王泽壅而世浊幽王失道 (第 15b 页)
十三人并行
赏有差录平蛮之功也
庚子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兼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
曾公亮宗正丞崇文院检讨兼 天章阁侍讲赵师民
殿
中丞集贤校理何中立校书郎宋敏求大理寺丞馆阁
校勘范镇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邵必并为编修唐书
官必以为 (第 2b 页)
所援据慨然希古靡忘于
怀于是中书门下集两制太常官置局于秘阁详定大
乐翰林学士承旨王尧臣等言天章阁待制 赵师民
(第 18b 页)
诉于转运司而不受听逐州
军缴其状以闻
壬寅追封皇后乳母荣国夫人周氏为鲁国夫人
兵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兼 侍讲赵师民
累请补郡癸
卯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 (第 11a 页)
师民
尝讲论语帝问修文
德对曰文者经天纬地之总称人君之道抚之以仁制
之以义接之以礼讲之以信皆是也帝曰然其所 …… (第 11a 页)
胜曰
圣哲之道含覆广大与天地参善者有以进德恶者俾
之改行子张之言为优他日读汉纪问长安城众莫能
知共推 师民
因陈自古都雍年世旧址所在若画诸掌
帝曰何直所记如此在经筵十馀年甚见器异盛夏属 …… (第 11b 页)
疾家居帝飞白书团扇为和平字赐以寄意将行帝自
写诗送之目以儒林旧德 师民
性极慈恕州民有以盐
铁抵禁者一切不问尝太息谓其子彦若曰此贾谊所
谓善人怵而为奸邪愿民陷而之刑戮者也安 …… (第 12a 页)
殿前都虞候
陇州防禦使权管勾步军司事王凯乞给大例请俸诏
以凯摄步帅特从之
冬十月丙申朔日有食之知耀州 赵师民
上疏曰太阳
食于正朔此虽是阴阳之事亦虑是天意欲以感动圣
心臣非瞽史不知天道但率愚意言之其月在亥为水 (第 21b 页)
  崇政殿说书(兼说书/) (经筵附/)
古无此官宋朝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命贾昌朝赵希言
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日轮二员祗候初侍
讲学士孙奭年老乞外因荐昌朝等至是特置此职以
命之庆历二年以 赵师民
预讲官复为崇政殿说书盖
秩卑资浅则为说书不兼侍讲元祐间程正叔以布衣 (第 18a 页)
以无射为均五天帝各用本音之乐 闰十一
月诏中书门下集两制太常官制局于秘阁详定大乐
翰林学士王尧臣请命 天章阁待制赵师民
预详定仍
乞借高若讷所校十五等古尺又召国子监直讲胡瑗
益州进士房庶同议大乐 (第 6a 页)
 变莫若外谨戎备内制后宫此应天之实也

(甲/申)四年春正月帝复御经筵
 自元昊反罢进讲 崇政殿说书赵师民(字周翰/临淄人)
言帝
 王治经与品庶异不独玩空文占古语也今方外小
 有事臣等即不复进见是以为先王遗籍可以讲无
 事之 (第 21b 页)
 变莫若外谨戎备内制后宫此应天之实也

(甲/申)四年春正月帝复御经筵
 自元昊反罢进讲崇政殿说书赵师民(字 周翰/
临淄人)言帝
 王治经与品庶异不独玩空文占古语也今方外小
 有事臣等即不复进见是以为先王遗籍可以讲无 …… (第 21b 页)
 常检详典礼别行铸造太常荐太子中舍致仕胡瑗
 诏同定钟磬制度又下诏中书门下集两制太常官
 置局于秘阁详定大乐王尧臣荐 天章阁待制赵师

 民
博古今愿同详定寻又诏议定乐名王尧臣䓁奏
 宜名大安从之(时田况宋祁荐益州乡贡进士房庶/晓音律召诣阙自 (第 47b 页)
 赵安易(幽州人太/平兴国中)   陈文颢(泉州人/咸平初)
 葛霸(真定人景/德四年)    薛颜(万泉人/仁宗时)
 王嗣宗(汾州人知/耀同二州)    赵师民(临淄人/仁宗时)
 司马池(夏县人知/耀同二州)   范仲淹(苏州人/仁宗时) (第 93b 页)
 复督士卒而后释其縳池捕首恶诛之巡检坐废入
 为侍御史知杂言陜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好自用必
 误大事卒如其言(隆平/集) 赵师民
(第 89b 页)
周翰
青州临淄人举进士第累除龙图阁直
 学士知耀州帝自写诗宠行目以儒林旧德师民性
 慈恕勤于吏治政有惠爱尝 (第 89b 页)
或言金狄泣故留之石虎取
置邺宫苻坚又徙之长安毁其二为钱其一未至苻坚
乱百姓推置陜北河中(水经/注) 赵龙图师民
自耀过同说祋祤庙疑祋祤亦是一兵器
其秦祷兵之所乎(江邻几/杂志)
瓦作楚字者秦瓦也秦作六国宫室用其国 (第 9a 页)
始厌瑀之迂诞昌朝即劾奏瑀儒士不师圣人之言专
挟邪说罔上听不宜在经筵帝乃罢绌瑀而命 崇文院
检讨赵师民
(第 4a 页)
崇政殿说书师民
临淄人八岁丧父哀
恸如成人九岁能属文擢进士第孙奭辟兖州说书领
诸城 (第 4a 页)
主簿师民
学问精博奭自以为不足累迁天平军
节度推官年五十来京师近臣张观宋庠王尧臣庞籍
韩琦明镐列荐为国子监直讲 (第 4a 页)
改著作佐郎加崇文院
检讨林瑀既逐 师民
遂代其任 乙未诏真定府定州 (第 4a 页)
  帝
庆历四年三月乙丑以殿中侍御史会稽王丝为荆湖
南路体量安抚提举捉贼代张庚也 谏官欧阳修言

江淮之民上被天灾下苦盗贼内应省司之重敛外遭
转运之诛求比于他方被苦尤甚今若不加存恤将来
继以凶荒则饥民之与疲怨者相呼而起其患害不比
王伦等偶然狂叛之贼也臣谓民怨已久民疲可哀因
其困时宜速施惠伏望圣慈特遣一二使臣分诣江淮
名山祈祷雨泽仍下转运司并州县各令具逐处亢旱
次第奏闻及一面多方擘画赈济穷民无至失时以生
后患丙寅遣内侍诣两浙江淮祠庙祈雨 丁卯以天

章阁侍讲杨安国为直龙图阁 崇政殿说书赵师民

天章阁侍讲并赐三品服初帝谓辅臣曰安国 (第 2a 页)
师民

侍经筵其行义淳质乃先朝崔遵度之比因褒擢之
己巳以职方员外郎同判豋闻鼓院张尧佐提点开封
府诸县镇公 (第 2a 页)
股栗及帝祀南郊有骑卒亡所挟弓
会赦当释去昭亮以为宿卫不谨不可贷卒配隶下军
禁兵自是颇肃 庚子以曾公亮 赵师民
何中立宋敏
求范镇邵必并为编修唐书官必以为史出众手非是
卒辞之 丙午夏国主曩霄遣丁卢嵬名律营吕则张 (第 11b 页)
详定以闻于是中书门下集两制太常官置局于秘阁
详定大乐王尧臣等言天章阁待制 赵师民
博通今古
愿同详定及乞借参知政事高若讷所校十五等古尺
并从之三年二月诏两制及礼官参稽典制以定国朝
(第 18a 页)
 (封/人)赵德雍(天平节/度使)王超(天平节度使知/青州越州人)彭东(天平节/度判官)

 (华阳/人) 赵师民(天平节度判/官临淄人)
王曾(天平彰信二军节度/使知青州益都人)
 李璋(天平节度使观察曹/州兼河北路转运使)王任(天平节 (第 42a 页)
 (召问奭对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上疏极陈其不可/信出知河阳仁宗召为翰林学士上无逸图帝施于)
 (讲读阁所著有经典徽言五十/卷五经节解乐记律音诸书)
  赵师民(字周翰临淄人九岁能属文学问精博孙奭/自以为不及举进士累仕至天章阁侍讲出)
 (知耀州三迁刑部郎/中有文集三十卷)
 李 迪(字复古濮州人深厚有气局柳开奇其文以/公辅许之举进士第一迁起居舍人擢知制) (第 40a 页)
 (召问奭对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上疏极陈其不可/信出知河阳仁宗召为翰林学士上无逸图帝施于)
 (讲读阁所著有经典徽言五十/卷五经节解乐记律音诸书)
 赵师民(字 周翰
临淄人九岁能属文学问精博孙奭/自以为不及举进士累仕至天章阁侍讲出)
 (知耀州三迁刑部郎/中有文集三 (第 40a 页)
 庞籍清风集(十/卷)王皞沂公言行录(一/卷)石介徂徕集(二/十)

 (卷/)王知载朐山集(一/卷) 赵师民
(三十/卷)吕颐浩集(十五/卷)
 夏侯峤集(十五卷字峻/极钜野人)张荷过非集(三/卷)李昭屺乐静 (第 23a 页)
互诋胸臆无所援据慨然希古靡忘于怀于是中书门
下集两制太常官置局于秘阁详定大乐王尧臣等言
天章阁待制 赵师民
博通今古愿同详定及乞借参政 (第 21b 页)
规戒
者因命天章阁侍讲曾公亮讲毛诗王洙读祖宗圣政
翰林侍读学士丁度读前汉书数刻乃罢 自元昊反
罢进讲 崇政殿说书赵师民
上疏陈十五事一曰咨辅
相二曰命将帅三曰简侍从四曰择守宰五曰治军旅
六曰脩边防七曰求谏争八曰延讲诵九曰 …… (第 53a 页)
定审官三班院流内铨条贯
 三月丙寅遣内侍诣两浙江淮祠庙祈雨 丁卯天
章阁侍讲杨安国为直龙图阁赐三品服 崇政殿说书
赵师民
为天章阁侍讲赐五品服初上谓辅臣曰安国 (第 54a 页)
师民
久侍经筵其行义淳质乃先朝崔遵度之比因以
褒擢之 同判登闻鼓院张尧佐提点开封府诸县镇
公事谏官余靖言尧 …… (第 54a 页)
流无沦胥以败帝谓 赵师民
曰以水谕政其有指哉对
曰水性顺则通通则清逆故壅壅则败喻用贤则王政
通而世清用邪则王泽壅而世浊幽王失道 (第 82a 页)